【荐语】
沈鹏先生的书法十九讲以一种田园漫步的方式,神游于书内书外互为交织的世界,以哲人诗家的方式探寻其中意蕴的美。从“书学”的概念讲起,讲想象力,讲自我的发现和肯定,讲诗歌与书法,讲书法相对文字内容而独立存在,讲“美”与“丑”,谈古今,论中西,词锋雄健,汪洋恣肆。
【书籍信息】
书名:《书内书外:沈鹏书法十九讲》
作者:[中] 沈鹏
沈鹏先生谈书法谈到了五个重点,哪五个重点呢?
一是“一笔书”。孙过庭说过:“一点为一字之规,一字为终篇之准”,同样,清代的戈守智也说过类似的一句话:“凡作字者,首写一字,其气势便能管束到底”,你写一字就能气贯到底,“则此一字便是通篇之领袖矣”。
过去讲王献之“一笔书”,讲陆探微“一笔画”,一般人理解“一笔书”就是从头至尾一笔连下来写。旧传为王献之,实际上是米芾临的《中秋帖》,22 个字,每个字都连着。
如果一笔一笔连下来写就叫“一笔书”,那倒容易了。“一笔书”的含义其实是指它的气脉自始自终是贯通的,是一气呵成的,开始的第一笔就暗含了后面的发展。
就像贝多芬的《命运交响曲》一样,“当当当当,当当当当”,暗含着后面的一个宏大篇章的开始。所以“一笔书”是在发展中丰富,这是一点。
二是虚实。实是基础,没有实,哪儿来的虚,是不是? 大家注意一下五代杨凝式的《韭花帖》。
我认为它是楷书里很虚的。字与字之间可以空出一个字,甚至空一个多字那么大,行与行之间可以空出超过一行那么宽,还不够虚吗?但是它也有实,没实就没虚。我来写一下。
我写的“实”字不是要跟他一样,稍微有点夸张,但是基本上差不多,他那个宝盖跟下面的距离非常大,他下面那部分向右偏,但很实,这样上面中间虚的部分才站得住。实是很重要的,但是虚更可贵。
我有一次写一首诗,有朋友就说你这首诗好就好在有虚。虚是我们民族很重要的美学思想,从我们的京剧到民族音乐、绘画、书法,都展示了虚。
空白的地方是不是虚?不是所有空白的地方都叫做虚,有时候甚至是多余的。空得不恰当,就会空洞。虚以实为基础,给人一种联想。
我想到朱自清的散文《背影》,看到一个步履蹒跚的老人的背影,谁都要掉眼泪了,这不是虚吗?如果只是写他的父亲给他买了很多桔子,两个人握手道别了,就没有虚。虚是无处不在的, 是一个很高的美学境界。
三是疾和涩。疾,就是快。涩,就是战掣前行,相传为蔡邕《九势》里说的。在每一笔往前的时候要有一种往后的感觉,往右的时候要有一种往左的感觉,往左的时候要有一种往右的感觉,所以叫积点成线,有时候我们说这是一种屈铁的感觉。
疾并不是简单的快,涩也不是简单的慢,这里头也有一个快慢之分,疾和涩的辩证关系需要多考虑。这个正如虚实一样,黑的不等于就是实,白的不等于就是虚。
在这个范畴中,我认为疾更可贵,要快,下笔风雨疾,笔所未到气已吞。但是因为快,所以要有涩制约着。涩可以指涩笔,比如我写的字里头有飞白,是涩笔。但是有飞白,行笔慢并不等于就做到了涩,该快的时候要快,该慢的时候要慢。
能速而不速,用孙过庭的话来讲就是“淹留”,因迟就迟那也不行。有些东西要大家去领会,按照自己的个性、自己的特点去发挥。
四是贯气。刚才我讲到“一笔书”的具体作品的时候也讲到上下相连、左右顾盼,“一笔书”的根本道理在于贯气。
前些时候有一位同志拿出一张临怀素的《自叙帖》摆在地上,有20多米长。他有一个很好的体会,说写一行就等于写一个字。我说你这个体会不错,我还可以进一步跟你讲,写一篇就等于写一个字。
我觉得要有这种想象力,然后我们才能够把书法境界提高一些。贯气还是在于上下左右之间互相配合统一。书法就像算盘一样,整体看是全盘,单独看是一个一个的。
写楷书也要贯气,像王献之《洛神赋十三行》有贯气,杨凝式的《韭花帖》,也有贯气。虽然字与字的之间距离很大,行与行之间的距离也很大,但貌不合而神在,虚可贵。
五是融合。融合也是我们常说的,从书面工夫来讲是各种书体的融合,在一定意义上也是“一笔书”。什么意思?就是用笔不能脱离最基本的方法。如果我们把这个最基本的方法掌握了,那怎么写都可以。
当然还有一个书外的问题, 任何一个事物的“外”远远超过它的“内”,书外的天地是无限广阔的,有一些东西我们看起来不能够立即应用到书法上面,但是能提高我们的修养,提高我们的素质,在我们潜意识当中保留着,它们就能够在书法当中不期然地流露出来。
不能像小说、诗歌那样,也不能像绘画那样,书法只能够做到它本身所能够做到的,但是书法以外的东西要多学一点,储藏在我们潜意识的深处,在我们创作的时候它会浮到面上来。书法表面上看起来不过是一点一画的功夫,但实际上,只有一点一画的功夫是不行的。
我们多注重自己的个性,既然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,那也就没有两个相同性格的人,没有两篇相同性格的字,一定要把自己原有的天赋发挥出来。个性里头有些东西并不好, 所以要宏扬我们个性当中美的部分,值得宏扬的部分。
我强调原创,但原创不是说把什么东西都推倒重来,不是这个意思,我认为要在整合前人的创造的基础上加入我们自己的那一份。自己的那一份可能很小,甚至小得微不足道,但那是你的,是你自己所特有的。
所以你要尊重自己的个性,同样你也要尊重别人的个性。
本文节选自图书《书内书外》,作者沈鹏。沈先生从“书学”的概念讲起,讲想象力,讲自我的发现和肯定,讲诗歌与书法,讲书法相对文字内容而独立存在,讲“美”与“丑”,谈古今,论中西,词锋雄健,汪洋恣肆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