然而,似乎就在不经意之间,人们突然发现:不知从哪一年开始,中国就很少有人变麻子了,也很少见到因患小儿麻痹症而变成的瘸子了,还有许多让人闻之丧胆的烈性传染病也难得听说了。
毛泽东主席在《实践论》中说:“感觉到了的东西,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,只有理解了的东西,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。”
据有关资料显示,新中国成立后,我国生物技术战线的科学工作者们同卫生防疫战线的同仁们一起,通过免疫手段实现了消灭天花,消除脊髓灰质炎,基本消灭了鼠疫、霍乱,有效控制了其他传染病的发病率。
据国家卫健委的权威发布:从 1978—2014 年,全国麻疹、百日咳、白喉、脊髓灰质炎、结核、破伤风等主要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降幅达 99%以上。
有计划的疫苗接种使中国人民的健康水平有了明显提高,居民平均寿命由解放初期不到 35 岁提高到 2018 年的 77 岁;婴儿死亡率从解放初期千分之200 下降到2018年的千分之 6.1。什么叫天壤之别?这就是天壤之别!
我国消灭天花的时间点是 1961 年,而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全球消灭天花是在 1977 年,我国整整提前了 16 年。我国从1994年9月后再无本土脊髓灰质炎病例,比世卫组织预定的消除脊灰的时间大大提前。
所谓有比较才能有鉴别。如上纵向、横向一比,只要不故意闭目塞听,你不得不承认:中国所取得的成就,是世界防疫史上的一个奇迹!
人们把传染病称之为“瘟神”。“借问瘟君欲何往?纸船明烛照天烧。”这是毛泽东主席在《七律·送瘟神》中的著名诗句。是谁为我们驱走了瘟神?
首先要明白一个大前提,就是上述成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取得的,是持之以恒地实施计划免疫的结果。
那么,在驱“瘟神”的战斗中,做具体工作的是哪些人呢?笼统地说,是广大卫生工作者,尤其是免疫和防疫工作者。而没有免疫手段,防疫就是一句空话。
免疫手段是关键,而疫苗等生物制品是所有免疫手段中的“王牌”。要知道,我国在没有疫苗之前,人口最多时也只有约 4.36 亿(清道光末年)。排除战争和特大自然灾害,疫苗是人口增长的首要“功臣”。
中国现代意义上的疫苗是先驱们从西方学来的。从 1842 年琴纳氏成功制备牛痘苗算起,到 1919 年中国成立中央防疫处,中国制备疫苗的时间比西方晚了半个多世纪。起步晚,条件差,直到改革开放初期,疫苗研制条件与欧美先进国家相比存在“代差”,加上国外的封锁,所需的仪器设备和试剂往往得不到满足。
但是中国的疫苗科学家和工程师没有被难倒,他们发挥聪明才智,呕心沥血,自力更生,硬是把许多不可能变成了可能,用落后的设备制作出与国际水平难分高下的疫苗,保证了我国的防疫需要。
这些疫苗制品,是他们用心血凝成的,甚至是用生命换来的。每一种新的疫苗研制出来,在进入临床研究之前,研制者都是首先在自己身上做试验,有时全家一起参加试验。这在世界疫苗研制史上是独一无二的,其献身精神足以惊天地,泣鬼神。
100 年来,特别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,经几代科学家接力攀登,现在中国疫苗已跻身于世界第一方阵,部分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。
本文节选自图书《中国疫苗百年纪实》,作者殷绥亚。从伍连德到汤飞凡,从谢毓晋到顾方舟,无数疫苗专家们秉烛夜行,以身试药,以凤凰涅槃的精神为国人驱散阴霾。作为受益人,每个人都应当回望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