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月11日,山东省2021年“文化和自然遗产日”主场城市活动暨“红色文化主题月”启动仪式在泰安市举行,本次活动主题是“文物映耀百年征程”“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”。
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、厅长王磊致辞并宣布山东省“文化和自然遗产日”主场城市活动暨“红色文化主题月”启动。
作为本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,“山东省革命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研讨会”在东岳山庄举办,省文化和旅游厅革命文物处处长高兆,全省各市文化和旅游局分管副局长,各市主要革命类博物馆负责人参加。
昌邑市博物馆党支部书记、研究员王伟波作为特邀专家,以《保得住,用得好,活起来——革命文物保护利用“昌邑模式”》为题做主旨演讲,引起与会人员的强烈反响。
昌邑是革命老区,是建立中共地方党组织最早的地区之一,也是抗日战争时期的“红色生命线”——渤海走廊的重心,涌现出了于培绪、卢志英、陆升勋等一大批著名革命英烈。目前拥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31处,其中国保单位——昌邑县抗日殉国烈士祠1处,省保单位——潍河碉堡群、陈干故居暨墓园、李福泽故居、王滨故居4处,市、县保单位——胶河战役烈士陵园、中共昌南县委旧址、西海军分区后方医院、中共胶北特委旧址、魏坚毅故居等26处,总量居全省县区前列。2020年6月,昌邑市被列入全国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录。
昌邑市委、市政府一贯重视文物保护工作,尤其是近年来,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方面,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,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指示精神,围绕“保护革命文物、传承红色基因”主题,加大研究和挖掘力度,完善多方参与和多元投入机制,保护修缮了一大批革命文物点,串连打造了东、西、南三条党史党性教育与红色旅游线路,使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成为实现新时代乡村振兴、区域发展、文旅融合的重要支撑,形成了革命文物保护与利用工作的“昌邑模式”,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