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觉得不读书的人,是没有未来的。”有些朋友,会经常发类似的留言给小编,然后,希望能够得到小编的认同。
但真诚地说,小编自己并不太认同这类观点。
因为,任何人都有未来。圣人也会犯错,罪人也有明天。仅仅用读书一个行为就来定论人生,或许过于武断。
读书,当然是有益的行为。
从某个角度来说,人生遇见的所有问题,唯一解决方法就是“成为更好的自己”;而读书,恰恰就是“成为更好自己”的一条捷径。
“有些人似乎天生只能从书中获取毒素。”只是可惜,不少人往往忽略了读书只是路径,而终点却是生活本身。
正如英国剧作家琼森所说,一个人的天性,决定了读书这条路引导你的方向。
而天性何来?日常行为决定。
所以,唯有知行合一,即使今日无法做到,但依然不放弃,常年通过阅读不断检视自我、激励自我,在生活中一点一点地实践进步,阅读才能真正成为一道通向“更好自我”的大门。
而另一方面,关于读书成就“更好的自我”,每个人的认知也都有不同。
读书这件事,大概有四个基础功能:获取智慧,追寻信仰,愉悦人心,得到知识。当下,许多人谈论的“读书与不读书的人生差距”,更多的是集中在“得到知识和获取智慧”。
但其实这两个功能并非读书独有,许多其它的方法都能取代它,比如上网校也可以得到“知识”,打坐冥想也可以通达“智慧”。
那这样说来,读书与不读书的人生,就没有什么差别么?当然还是有差别的,而这个不同,也正是读书独一无二的乐趣所在。
那便是读书的“愉悦人心”功能,简单来说就是“快乐”。
读书带来的某种特别的快乐,是无法被任何其它快乐所取代的;而不读书的人生,将缺失这种快乐。
这种快乐,是一种妙不可言的体验,它往往无法言传。
所以,小编今天想用一本书来表达这种感受。
这本书是一本插画集,名字叫《漫步》。它的作者是韩国画家Jungho Lee。
Jungho Lee的这本书,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力,描绘了书籍带给人的快乐,看过画作的人都直呼惊艳。
“在书籍里漫步,原来是这种感觉”。
喜欢读书的人们,能够从中意会到阅读带来的治愈与平静;
而许久未读书的人们,也会在一瞬间,想起遗忘在角落的美好,回忆起读书曾经带给自己的那种独一无二的快乐。
因此,在2016年,Jungho Lee这组关于书籍的插画荣获了第40届国际插图大赛(the World Illustration Awards)的专业人才奖。而画集《漫步》也于2017年在西班牙、德国、韩国等国家陆续发行。
读书与不读书的人生,究竟差在哪里?
小编从书中摘录了部分插画作品分享给大家,希望我们都能够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。
▼
熊的碎碎念
书是一扇窗,通过它我们可以看到自己内心的房间;在房间里我们会发现,书外是人生,而书里又何尝不是?
在房间里,我们可以欢腾,也可以安静。或许,这就是人们说,超越此生,唯有阅读。
▼
熊的碎碎念
“当一个人读书的时候,他虽然低着头,但他的内心是一片可以仰望的星空。”
熊的碎碎念
“书是一面镜子,它让我们看到真实的自己;书也一面镜子,它让我们看到扭曲的自我。”
▼
熊的碎碎念
“翻开一本老书,就会想起一个似乎不曾存在的爱人。这个人,可能是书中的角色,可能也只是青春时的一个瞬间,真实而模糊。”
熊的碎碎念
“在生活中,我只想成为我自己。而在书里,我想变成任何人。”
▼
熊的碎碎念
“有些人老去时,头发或会苍白,但内心却是金色的饱满;于是他把那些闪亮的种子,文思泉涌般倒进书里,这便是他永生的方式。”
小编其实想说:我们喜欢一样事情,并不需要去证明的它的优越性,也不需要让它成为唯一的真理。
只要它真的能够让我们快乐,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。
那我们唯一需要做的就是:享受拥有它的每一天,读书如此,人生也是如此。
“当我读书时,我是快乐的。”
文章授权转载自“谷声熊”。
谷声熊,江湖人称“熊爷”。熊爷的假面下是一群热爱生活的人,读书,是我们勇敢面对这个世界的方式。
|